
新桂阳6月12日讯(记者 刘娣 邓明俊)西水河潺潺流过桂阳大地,河畔的正和镇和谐村以独特的“和”文化密码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最近,正和镇和谐村获评全国文明村。这些年来,和谐村抢抓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机遇,以“和”为魂、以“桐”为翼,蹚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文明发展之路。
走进和谐村,“四园九心三十六点”的规划如一幅舒展的画卷铺陈开来。“和顺、和美、和乐、和睦”的核心理念融入土地利用、产业布局,让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实现有机衔接。在“和顺水一方”,河道疏浚的石头化身游步道,废弃水渠被装点成彩虹桥,河堤兼具水利功能与景观价值,潺潺流水串联起生态与乡愁;“和美风情园”里,“鹭山恋”景观沿河岸蔓延,巨型"LOVE"花簇与玫瑰花海相映成趣,漫步其间常惊起鸥鹭齐飞;“历史车轮”与“人生驿站”等景观让游客在怀旧中感受乡野浪漫;“和睦古村落”则让百年老屋焕发新生,国学经典屋与湘昆、剪纸等非遗体验馆里,老砖旧瓦间流淌着传统文化的烟火气,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和美图景在这里浮现。
“通过政府引导,这些年来我们的村庄面貌、生活环境、产业布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现在我们村随处可见绿水青山,已成为我们老百姓心中的美丽乡村。”正和镇和谐村村民侯识元说。
“种下油桐树,结出金果子。”和谐村着眼于乡村振兴,与贵州鸿发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设1000亩抗病高产油桐基地,村集体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占股60%,预计3年后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160余个。另一边,还构建起姜黄产业"种植-加工-销售-观光"全产业链,与洪都拉斯企业签订563万美元出口订单,预计3年后年产值超1亿元,带动300余人就业,村民也通过土地租赁、务工及产品回购获得多重收益,让“家门口就业”成为现实。
“我觉得蛮好, 日日有事做 , 经济也基本上活泼,我们这里六七十岁了也有活干,也有生活费。”正和镇和谐村村民黄永贵说。
从烟稻轮种1500亩的传统农业,到流转300亩土地发展蔬菜、水果等特色产业,再到红色研学、户外露营等农文旅项目开花结果,和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不足5万元提高至2023年109万元,实现质的飞跃。如今的和谐村,西水河畔“金飘带”串联起生态与文明,油桐树下“共富路”连通着希望与未来。这个以“和”为名的村庄,正用产业的热度、治理的精度、文化的厚度,诠释着新时代文明乡村的幸福模样。
正和镇和谐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主任黄凯表示,“近年来, 我们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模式, 坚持‘三治融合’理念 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,引领村民改变思想观念 ,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工作 ,带领村民致富增收。”
责编:方卉
来源:桂阳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樟市镇:“农家夜话”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
我县开展2025“情暖童心·护航成长”开学第一课
新学期新气象 我县各中小学校迎来秋季开学
我县举行2025年网络相亲文化活动七夕节专场
县自然资源局多形式开展"测绘法宣传日"活动
黄沙坪街道多措并举护航2025年秋季开学 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线
深入推进“六大新行动” 全面实施“七大攻坚” |我县绿色建材走俏 远销非洲市场
警惕“毒伞”!塘市镇织密野生蘑菇安全防护网
下载APP
分享到